近年来,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委、省政府关于“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要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需求,强化应用理工科院校发展定位”的战略部署,紧密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,以及土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、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趋势。土木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,传统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。学院确立了“服务地方、面向全国”的发展定位,明确了“强化应用、交叉融合、突出特色、提升质量”的转型发展思路,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,以“四轮驱动”深化产教融合,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与内涵建设,赋能专业转型发展,在教育教学改革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、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
优化专业结构,对接产业新需求
学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土建领域,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。一方面,巩固提升土木工程、工程造价两个传统优势专业的内涵,将BIM技术、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等前沿理论和技术深度融合到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中。另一方面,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,设置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工科专业,2022年智能建造专业获批并招生,今年该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计划200%,2025年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并招生,使人才培养更贴近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与需求。

以就业为导向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深化产教融合。大力拓展与省内外知名高校、建筑企业、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,同时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做为兼职教师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、研发中心、实验室等平台,共建课程教学资源。如与信阳市平桥区百川矿业有限公司共建“新型绿色节能建材研发中心”,邀请信阳灵石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竞赛。

以赛促学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,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、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及高校BIM应用技能大赛等专业竞赛中成绩卓越,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80余项,斩获第十七届“高教杯”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河南省分区赛唯一特等奖、第十一届“中南建筑设计院杯”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。

提升培养质量。积极拓展校际合作渠道,与长江大学、三峡大学、中原工学院、河南城建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稳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,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深造平台和发展通道。在这一体系的支撑下,学生培养质量与升学积极性显著提升,2025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6.77%,创学院历史新高。

强化师资队伍,提升教学科研能力
学院坚持“内培外引”,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,着力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通过开展教学竞赛、说课竞赛等活动,提升教师教学能力;组建科研团队,围绕新型结构体系与绿色建筑材料、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、智能建造与建筑数字化等方向开展应用型科研和技术服务;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,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。14名教师取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、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;1人获得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、1人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、1人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;2人聘为信阳市科技副总、1人聘为信阳市行政立法咨询专家;获批河南省科技智库调研项目2项、信阳市科技智库调研项目4项、河南省产教融合研究重点项目1项,为社会发展献策,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加。

改善办学条件,夯实发展基础
学校持续投入,用于升级实训设施。建成了涵盖土木工程工程材料、土工、工程测量、材料力学、流体力学、工程结构实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实验中心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。同时,注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优良学风,引导学生刻苦学习、立志成才。

经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改革措施,土木工程学院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,学院影响力和美誉度稳步提升。展望未来,学院将继续坚持特色发展、创新发展之路,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内涵建设,按照学校新学期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,持续推动转型发展不懈怠,为学校转型发展建设贡献土木工程学院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