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,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革命精神,增强同学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感悟,同时激发大家的创造力与手工制作热情,在深入接触和创作红色手工文化作品过程中,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2025年5月17日下午,由社会科学学院主办,大别山精神传习社承办的红色手工作品创作比赛在南湖校区教二楼411教室举办。

众多精彩作品中,刘妍的《中共“一大”南湖红船》采用精湛的工艺,细致入微地还原了南湖红船的外观,仿佛带人们回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个重要历史时刻,见证开天辟地的大事件。孙格格的《过铁索桥》剪纸作品,以独特的剪纸艺术,用细腻的刀法将红军战士在过铁索桥时英勇无畏、不惧艰险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,每一处线条都传递着坚定与果敢。凡文晴的《繁花党徽》以别出心裁的创意,用繁花簇拥党徽,寓意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,生活繁花似锦,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热爱与赞美。陈怡铭的《大别山》则以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独特的表现手法,展现了中国大地在红色精神浸润下的蓬勃生机。杜娟华的《红军帽》、张音的《大别山一路生花》等作品也各具特色,以独特视角诠释红色文化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苗婧怡创作的关于长津湖的手工作品《长津湖》,采用立体雕塑的形式,生动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的场景。作品中,战士们身姿坚毅,有的紧握钢枪准备冲锋,有的卧在雪地中保持隐蔽,面部表情刻画细腻,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、不怕牺牲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她通过查阅大量长津湖战役的资料,力求真实还原当时的战斗环境,用颜料精心上色,打造出冰天雪地的氛围。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手工技艺,更传递出对志愿军战士深深的敬意。
参赛者们以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创作源泉,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雕琢每一件作品。从收集到的作品来看,题材丰富多样,涵盖了剪纸、泥塑、布艺、立体模型等多种形式。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,饱含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红色历史的深刻理解。红色手工作品创作比赛的成功举办,为红色文化传播搭建了生动平台。它以手工创作的独特形式,让红色文化“活”起来,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,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,在新时代续写红色华章。